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风雨同舟两周年!
————为棉兰《华商报》出版二周年写感

金梅子

早几天,文友吴基投来一份稿,说是要为《华商报》贺诞,我打开一看,心里油然产生感触:“《华商报》,两岁了!”

《华商报》真的两岁了!完全没有料到啊。就只这么一瞬间,宝贵的时光竟已流失了两年。我们克勤克俭,全神投入地为《华商报》拼搏的一伙人,挥挥额汗,不免感慨嘘唏。

回想当年办报之初,在一方狭溢的写字楼里,我们这一批糟老头子陪着多位年轻的排版打字员,大家兴高采烈,充满希望地挽起袖角,共同为〈华商报〉作“接生”工作:编辑部门研究编辑;电脑部门接收新闻;排版部门学习排版……,大家兴致勃勃,忙得不亦乐乎。

其时脚步刚刚迈开,面对困难重重。人人都是生手,终不免手忙脚乱。好在大家都很合作,凭着一腔热情与干劲,苦撑再苦撑,摸索再摸索,终于理出一条坦道来,方便朝前移步。

想当年,这一段筹备的日子最是艰苦,出版时间紧迫,上头一直在催,个个像临考恶补的学生拼命在干。尤其是夜斑人马,更往往熬到三更半夜才收工回家。家住得远的,也只好摊开一张旧报纸,就躺在办工桌上过夜,明天一早回家休息片刻,又得匆匆赶来上斑。好在大家干劲足,责任心重,正好苦中寻乐。

三十年断层,要办好报纸,当然不容易。方块字刚刚开放,人才缺乏,订户不多,再加上捷足先登的《印广日报》及来自耶城的多家报纸杂志已抢先流传。可以想象,新揭起的《华商报》想在狭缝中求生存,必得多花一番心血。好在我们不负众望,在经过一番挣扎后,终于逐渐“松绑”,开始被社会大众认识,锄开了一道布满荆棘,却是可以通行的小道。

回顾两年来,最感遗憾的是:《华商报》报社气氛单调。逢年过节,不见上头来“劳军”,周年假日,也没见谁提议庆生祝贺,一切平平淡淡,大有随生随灭之慨。淡泊的《华商报》,过着没有“母爱”的日子。所幸棉兰文友都很热情,时时来报社供稿谈天,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

刻苦的磨炼,让我们增添了不少人生经验。我们都是中华文化断层年代的尖兵,支撑我们行动的,除了淡淡的一碗饭,就是沉沉的责任感与浓浓的兴趣。

当然,人总不是铁打的,编辑部同人劳心劳力,一些体质较弱的者相继病倒了。廖章然与刘结平两位老总熬得面青唇白,大喊吃不消。而我,体质本来就很虚弱,虽然没有值夜斑,精神过度紧张,体力过度消耗,再加上饮食不当(每天都吃油腻腻的“苏多饭”),结果也染上了严重肝病,在病床上整整躺了大半年,好在老天眷顾,眼看即将停顿的呼吸器官,竟又神奇地运作起来,真的不可思议!

值得一提的是,养病期间,承蒙报馆同事,文坛好友,亲朋戚友时时踵门送暖;敬古与陈平治文友甚至特意托人远道采来大包小包的药草,还提供宝贵意见;热心的孙国静先生更携同名流李远方先生,万隆明芳文友远道到草舍探访,对我多方鼓励与安慰。此情此景,令人感动难忘。尤其同事建基兄,更不厌其烦,义务地为我支撑了几个月的“烂摊子”,这里一并谢过。

往事历历在目,好人好事说不完,我这人木纳,往往受恩而不懂回报,也只能在此掏出一份真心,向大家道谢再道谢!

《华商报》发展到今天,进度如何,有目共睹。我还是认为,若要论成绩,也许未及理想。只是,既已站稳身子,就有条件朝前移步。问题是:办报者有没有“放长线,钓大鱼”的勇气与信心?能不能上下同心相互合作,不把眼前的小小成绩当成鸡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肯定会有新希望,好前途。

总算过去了,这一段尴尬苦难的日子。今天翻开《华商报》,虽仍不免会令你牢骚满腹,这是我们的不足,亦是行政上的错误,应该请罪。不过,这情形很快就会过去。有消息传来,今年4月1日苏北《华商报》将与耶城《国际日报》携手合作,把肩并进。届时将以另一雄姿与读者见面。我们将会做得更好,以补偿两年来对你的亏损与不足。我们绝对有诚意,有信心。谢谢大家支持!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