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郭沫若“诗多好的少”

香港 琅璧

老作家袁鹰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人民日报》的副刊编辑,近期他出版了一部回忆录《风云侧记——我在人民日报副刊的岁月》。其中不乏趣味盈然的亲身事例。当年正值“反右运动”及“大跃进”时期,全国掀起写诗的浪潮。有位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刘玉花在“孩子的专栏”中发表了一首短诗:“别看作者小,诗歌可不少,一心超过杜甫诗,快马加鞭赶郭老。”袁鹰给他写了编者小语,题为“后生可爱”,最后一段是这么写:“后生可爱,他们会超过我们这一代诗人的,不知郭老和其它的诗人们以为如何?郭老看了甚有感触,也写了一首短诗答复那位小读者:“郭老不算老,诗多好的少,老少齐努力,学习主席毛。”在那苛政猛于虎的年代,文字上稍有差错,确乎要落得“永世不得翻身。”所以袁鹰身为编者,责任非同小可,即使名气大如郭老的大作,也要细心在意地审阅,因此对郭老的这首短诗,他老觉得不对劲:“末句这样写,可能是为了押韵。我们接到稿件,兴奋之余,觉得末句欧化句法,孩子们可能不习惯,而且在公开报刊上从未这样用过,不免担心是否会有对领袖不够尊重之嫌?可是又不知如何改?只好由老夏(《人民日报副刊编辑之一夏景凡)再打电话去,冒昧提出。郭老在电话中哈哈大笑,毫不迟疑地说:“就改作‘学习毛主席’吧。”

但说实在的,郭老自称“诗多好的少”,是一个很诚实的自我剖白。很多人都认为:郭沫若在年青时代堪称“诗神”,他与徐志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已崭露头角,乃诗坛上的“并峙双峰”。但新中国解放之后,郭沫若诗作虽多如恒河之沙,但只能说是重量不重质,其糟粕程度令人咋舌。有人形容郭老后期的诗作实际乃将散文排列而已。这可能是后来身兼多职而把精力分散所致。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