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客观的评价

肖章

2009年12月12日在椰京BBA银行大厦举行的纪念印华作协创立十周年大会上举办了三场文学讲座,其中第三场厦门大学苏永延教授的讲话给我深刻的印象。

苏教授针对印华文学作出了评价。由于他的话题是有“切身利益”的印华文学,因此相当吸引人。他说:印华文学有其遭受30多年封杀的独特经历,造成写作者有了数不清的惨痛教训,这有别于其他国家,其写作素材与众不同,接近“伤痕文学”,这是印华文学的特点。他举出了不少印华作家的作品来证明这一点,显然他读过了很多印华作家的作品,熟悉其内容,因而有“发言权”。他没有因为印华文学水平不高而“居高临下”地指手划脚,也不会盲目吹捧以赢得人心,而是客观地指出这恰恰是印华文学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我们这些有断层危机感的老化的写作者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雨”,甜入心脾,也给听讲座过久而昏昏欲睡的老年听众注入一剂兴奋剂。

人的一生,在30岁至50岁之间是顶峰时期,应当在这一时期焕发出闪亮的光辉。但印华写作者却在这一时期处于似乎没有前途的暗淡岁月中,许多人创作方面一片空白,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他们忙于谋生创业、赚钱养家、培育儿女,虽然这些也是人生要事,可是他们的专长被埋没了。等到华文解冻,他们已步入半白高龄,重新执笔却如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脚步踉跄勉强跟上敲敲边鼓,有些力不从心了,造成水平参差不齐或一般水平低,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是客观规律。苏教授熟视客观现象却不以为然,还鼓励我们,确是难能可贵。

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苏教授肯定了印华文学的特点之后,很含蓄地点出了印华文学的不足之处。与其他两位讲师一样,他指出印华写作者写得不够深刻,提出了一些例子。有理有据的,令人口服心服。他还说,有人写散文又像写小说,写小说又像写散文,这又是一个特点(他没说是缺点)。是的,印华写作者大部分脑筋退化了,部分人还未退休而把创作当成业余爱好,有的退休了却少有作品,或者索性退隐封笔了。对于文学理论知识贫乏得很或是一知半解;有的理论懂了,写出来的文章却含混不清,形成了“边缘文学”而有争议性,也许这也是印华文学的特点或是缺点吧。又有一些人虽然通过大学函授学到了系统的文学知识,却写不出一篇文章来,即所谓“初学一年,一鸣惊人,再学三年,寸步难行”矣!这是否年龄偏大的后果呢?只有见仁见智了。

苏教授只有39岁,真是年青有为,脑筋敏锐,观察力强,他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强多了。在这里,笔者引用一代伟人的话作为结束: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勃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写于2009年12月18日)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