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新诗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金鹰奖报告文学评语
南治国



印华作协三位领导人:袁霓、松华和狄欧向(左二起)南治国、贾建京、莎萍、东瑞颁发荣誉奖。


南治国演讲镜头。


第6号
(印尼的达雅族及本奴阿人的习俗文化)

  评语:很好也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达雅族和本努阿人的风俗文化,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纪实性,但从报告文学的角度看,缺乏新闻性和及时性,也没有报告文学应该具备的想象和人事的描述与刻画,语言也缺少情感,不能打动人。

第10号(棉中封闭母校话沧桑)

  评语:具备报告文学的纪实性、新闻性、政论性和文学性等等特征,以历史纵长的视野,激情地展呈了棉中跌宕起伏的悲壮历史,也刻画了一大批华文和华教的守护者不畏时艰、不惧强权的大无畏的精神,历史是悲情的,历史是无悔的,历史更是向前的,全文夹叙夹议,大气磅礴,充满积极乐观的豪情,对棉中的自豪,对华族文化在印尼的浴火重生,一一都在字里行间。

第11号(乡村女教师阿斯娜和她周围的故事)

评语:题材不错,也比较好地刻画了乡村女教师阿斯莱的形象。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也能配合印尼的新政策。但行文流于平铺直叙,没有很好的结构,也很少文学的技巧,缺乏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也较少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第12号(我是谁)

评语:简单扼要地呈现了印尼的华人和华文在近50年来的心酸历史,也非常细腻地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位华人不断叩问自己的身份、不断寻找答案并最终接近理想,获得了答案的心路历程。语言凝练流畅,笔锋常带情感,具有较强的纪实性。不足之处是:主题呈现不够集中,结构随意比较强,题材的发掘还可以更深。

第24号(天坛舞剧院精彩夺目的创意演出)

评语:题材很好,具有新闻性和时效性,能吸引读者的关注。文字能力也非常强,感性,有激情,能打动人。人物和事件也具有代表性,是时代大潮中的强音。不足之处,文章出现两个中心,前面是事件,后面是人物,分散了火力,消弱了感染力;再就是,标题需要更精炼,更吸眼球。


18位获奖人与颁奖人等合影。

第26号(烈火重生)

评语:这是一篇令人震撼的报告文学作品,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真实地回放了50年前印尼华族惨遭屠杀的血淋淋的史实。作者追寻历史,也叩问心灵;控诉罪恶,也向往光明。文笔流畅,夹叙夹议,平静的叙述中,有不平静的激情,有史有识,是一篇难得的好报告文学。

第29号(印尼华文书店的哀歌)

评语:有一定的纪实性,也能扣紧当今的印尼社会现状,但整体上看,不太像是一篇报告文学,更像是一篇小的调查报告。缺乏文学的手段,语言也太过平淡。

第34号(卡里汶岛上的渔夫)

评语:人物具有人格魅力,是印尼华教的无私推手,题材不错。也能调动自己和渔夫多年的交往和认识,力争全方位地塑造渔夫热爱华教,支持华教的高大形象。不足之处,没有非常触动人心的内心描写和细节描写,人物刻画还没有达到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步。也缺少必要的议论,让读者感觉看到了一条龙,但没有“点睛之笔”。

第36号(漫漫长夜显露了曙光)

评语:这是一篇激情充沛,场面火爆的报告文学。一幕一幕的场景接踵而来,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心惊胆跳。对五月风暴的描述既有纪实性,也有文学性,值得肯定。但在纷乱之中,缺乏必要的剪裁,也没有较好地组织材料,因此,给人感觉是太放了,自己都难以驾驭情绪的烈马。

第37号(十号法令)

评语:题目是《十号法令》,写得主要是父亲。对父亲的追述,笔带感情,但刻画不够细腻;对十号法令的恶劣影响,虽然通过父亲的遭遇进行了分析,但没有上升到理性和历史的高度,不够深刻。

第38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评语:详实地记录了大众中小学从创办到被封的沧桑历史,也刻画了一些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传薪者。但整体上看,文章更像是一篇校史,缺乏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和激情。同当下印尼的社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写人(几位校长)写事(学校的沧桑史)如果能多一些扣人心弦的细节,效果就会强很多。

第39号(海难)

评语:通过当事人的讲述,回顾了一次海难。但表述太简单,仅是从生还者的心灵阴影这样一个比较单一的角度对海难进行了近乎“文学性”的陈述,缺少报告文学的纪实性、新闻性、深刻性和时效性。

第40号(渺茫)

评语:是一篇中规中矩的报告文学,通过采访反映女囚犯的遭遇和监狱生活,内容真实,布局合理,文学性强。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没有抓住被采访者内心深处的东西,因此,采访的内容很难触及心灵,不具有让人深省,催人警醒的震撼力。

第43号(万达亚齐—沙璜海滩)

评语:真实而且多角度,多层次地报道了海难的全过程,不仅列举了事实、人物,而且分析了事故的原因,采用镜头特写的方式呈现海难的经过,加上极具文学的表述,让人读了惊心动魄。不足之处,对材料的剪辑不够精细,对事件的分析不够深刻,留给读者反思的空间不大。

第47号(揭开尘封的历史)

评语:人物和题材都很好,也努力地根据现有的资料来刻画梁添成母子。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没有新的发现,没有新的资料,因此,“尘封”的历史里,并没有让读者眼睛一亮的东西。

第48号(咖啡飘香满天下)

评语:很特别的咖啡,很特别的人。这是很好的报告文学题材。作者也从大处落笔,从咖啡的历史,到特别的麝香猫咖啡,再到种咖啡,造福社区的年轻人,文章有章法,有跌宕起伏,不错。但也有美中不足,那就是对事(麝香猫咖啡)和对人(柯百痒)的提炼和发掘还不够精准,似乎没有找到最佳妙的地方,缺了一点火候。

第49号(文化之旅,寻访郁达夫足迹)

评语:是一篇四不像的文章,既不是游记,也不是政论文,虽然都是围绕了勿忘历史的主题,但内容嘈杂,没有中心。

第55号(弥留中的母亲)

评语:这篇报告文学是完美的。真实,而且艺术地回放了“五月暴乱”那惊心动魄的几天,是对历史的回放,也是为未来存档。文笔从容,叙述沉静,有直面血淋淋的现实的勇气,也有对家对国挚爱的赤诚。最高妙的是以“生病”二字把母亲生命弥留的悲伤和祖国印尼族群间的撕裂的悲痛交织交融,用近乎蒙太奇的小说笔法,以几乎神来的细节和人物刻画,把1998年的5月中旬定格在历史和文学的时空: 事实不容篡改,人性不容乐观,未来必须警醒。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