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新诗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报告文学征文比赛的评语
莎萍



18位获奖人与颁奖人等合影。



莎萍。


  一九九七年,亚洲发生经济金融危机,波及印尼,造成通货膨胀,经济崩溃,百物高涨,民不聊生,人民怨声载道,大学生开始上街示威,人民也跟着反对政府,各地风起云涌示威游行,要求苏哈多下台,苏哈多政权在四面楚歌,政、经、军的压力下,不得不宣布垮台。从此,印尼走上了改革开放,自由民主的道路。

  被禁锢了卅二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华文教育也宣布得到了解放。最敏感的是知识分子,马上出版报纸,开展言论自由。紧接着华文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到处冒出。为了要追赶那失落了卅多年的华文文化,掀起了一片华文热潮。为了推动印华文学,“印华作协”应运而生,于1999年成立,负起火车头的作用,积极展开推动的工作,默默地做了许多事情,如开研讨会,组织文学讲座,举办读书会,请国外作家,国内有名的学者专家作专题演讲等等,还开设了文学爱好者俱乐部,吸收对华文文学有兴趣的人,培养干部接班人。

  为了鼓励大家写作,举行文学征文比赛,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于2002年举行了第一届金鹰杯游记征文比赛,2004年举行了第二届金鹰杯微型小说征文比赛,2007年举行了第三届金鹰杯散文征文比赛,2009年举行了第四届金鹰杯短篇小说征文比赛,今年,这次举行的报告文学征文比赛,是第五届了,除此之外,为了培养接班人,我们也举行了好几届青少年写作征文比赛。印华作协的历史使命,是把印华文学推动,提高,传承下去。

这一届的报告文学征文比赛,来稿题材多样化。有印尼族群的调查研究报告;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华校沧桑史;有揭露官僚贪污,港务局贪赃枉法,草菅人命造成人为海难的实况报道;有误入歧途,丧失理智,陷入囹圄的囚犯采访;有“个人牺牲,众人受惠”具有高尚情操的乡村女教师描写;有淡忘已久抗日烈士的揭封;还有五十年前“九•卅”事变华校被封后的沧桑史。更多的是98年五月暴乱的报道,反华排华事件的真实暴露。


莎萍(右二)在作协文学座谈会上演讲。

  如《弥留中的母亲》这一篇,写作者母亲刚巧于98年5月12日生病留院,作者决定在医院陪伴母亲,5月13-14-15这三天发生暴乱,作者就把这三天来回家与医院期间所经历的、所看到的,和暴乱期间所闻到的种种悲惨事件记下报告出来。

  还有另一篇《漫漫长夜显露了曙光》,也是反映98年5月暴乱事件,作者是汉语华文辅导老师,暴乱发生时,刚好在学生家里教课,听了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心一直惦掛家里,幸亏平时载他来往的Ojek摩托车友族司机,自告奋勇,不怕艰难,愿冒险载他回家。作者就把当天回家的经历,一路所见:烧、杀、抢、奸,写下来,还把三天来所听到悲惨事件记下报告。98年5月暴乱,从报上报告的损失数字,可说是浩劫,是华族有史以来的大惨案。可惜这次报告文学,没有个案的深入采访、探查、核实的报告。

  正如报告文学的要求,写“真人真事,没有虚构”。报告要经过调查、采访、研讨、核实才算完成。这次的报告文学就有一篇《印尼的达雅族及本努阿人的习俗文化》,很详细地报告了这一切,作者一定费了不少时间深入调查、交流、探访,才能写得丝丝入扣。譬如:达雅族有几个群体,各群体有多少人数,有什么特性,他们平时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礼仪,什么节日跳什么舞,表达什么意义,还有他们的婚葬习俗和信仰,都报道的一清二楚。

  还有另一篇报告文学《烈火重生》,也写得很有分量,报道苏哈图“九•卅”事变后不久,对北加的一股“抗马游击队”,为了斩草除根,切断他们的粮草供应,实行反华排华的政策,下令所有华人不可在县外地区居住,必须集中搬迁进县内。为了达到目的,还挑拨达雅族人与华人之间的仇恨,大开杀戒,制造了杀无赦的“红碗事件”,达雅人见华人就赶,就杀,华人死了多少,没有正确的统计。《烈火重生》就报道了这一事件,并于事后,逐一探访过去的受难者,把受难经过和所知道的悲惨遭遇一一搜集起来,写成华族遭受迫害的史实,成为历史纪念。

  1904年,日俄为了争夺中国发生战争。日本胜利。日本天皇总结日俄战争时说:要感谢日本小学教师,因为日本明治维新普及了小学基础教育让每个人都识字,所以才会打胜仗。由此可见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届报告文学,有一篇写《乡村女教师阿斯娜和她周围的故事》。在东努沙登加拉省ATAMBUA市和KEFAMENANU县之间,有一个小城镇,附近有许多落后的村庄,简陋的校舍是建起来了,但缺乏教师。有校舍从来没开过学,离城镇很远的TELUK小乡村,就是这样。因为交通不便利,没有教师愿去。阿斯娜(ASNA)是国立高中优秀毕业生,文教部官员,阿斯娜母校校长,还有其他老师,都动员鼓励劝说阿斯娜去担任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女教师。阿斯娜学习成绩好,生活朴实,勤俭,没有娇惯习气,有耐心,身体又好,在校长“个人牺牲,众人受惠”的鼓励下,阿斯娜愿意个人单身独往。那里的学校只三间教室,二个帮手,是兄妹,男的是守校校工,女的是清洁工人,学生全部71人,阿斯娜是校长也是教师,学校就在这三人管理下,慢慢进步发展,不但振兴了乡村教育,还带动了乡村的发展。

  无巧不成书,在这次报告文学征文中,有两篇同写《万达亚齐—沙璜海难》事件的文章。一篇写海难发生的前因后果和海难的详情,这次海难发生于1996年,死了337人,生还者40人。

  另一篇写19年后,40人生还者在旧地重叙,开“茶话会”,纪念当年的存活,重温当年危险苦难的经历。海难沉船船名Gurita(章鱼),是当年日本用了廿多年的二手货渡轮,客运载量是210人,显然超载过重,加上贪污、枉法、官僚主义、草菅人命,这次海难是人为的海难。

  此外,报告文学“棉中母校封闭话沧桑”也写得很不错。1965年的“九卅”事变,一夜变天,华校、华社,华报全部被关闭。除了让千万学子失学外,也让上千的华校教师没有准备而惊惶失措,日后如何生话,就坐以待毙吗?不,就是在白色恐怖下,也要转入地下,为了生存,为了华文文化的传承拼搏战斗下去。举出的事实很感动人。可惜文中题外话太多。

  还有,“卡里文岛上的渔夫”,也很感人,一个贫穷的渔夫,日夜与浪共舞,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有了成就后,竟转而开办华文补习班。免费,你会相信吗?后来又与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平民学校,只收象征性的学费,为了什么?是慈善心要普及基础教育,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希望不要断层,推动继续传承下去。

  另一篇报告文学“渺茫”题材新颖,写作者到女子监狱的探访,每个囚犯都有不同的经历。都是因一时的错误,失去理智、贪污、运毒、贩毒、吸毒……每个人都感到后悔。一失足成千古恨,进了监狱,就好像打上了“坏人”的印记。假如有一天释放了出来,恢复了自由,一定会让人看不起,何去何从?前途一片渺茫!令人动容。

  这次印华作协举办的报告文学征文比赛,及颁奖礼圆满成功,达到了推动报告文学发展的目的,把沉淀经年的华人惨痛历史和披荆斩的种种事迹,挖掘出来,希望以后会有更多人写报告文学,把鲜为人知的先贤伟人事迹,有形或无形的贡献,通过报告文学真实地反映报道表达出来,达到广为人知,把历史保存下来的目的,就是要我们的后代了解,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椰城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