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徐敬能老师永垂千古
华教界为其逝世两周年举行纪念会赞扬莫大贡献
何华实


hello
纪念会盛大举行。


鉴于印尼华教前辈已故徐敬能老师,生前是印华作协名誉顾问。因此,巴中校友会、印尼厦大校友会和华文协调机构等机构于2010年4月11日(星期日)上午10时在慈育大学礼堂举行徐敬能老师逝世两周年的纪念大会,受到印华作协同仁的重视。

左起:那善童、华实、袁霓、黄碧珍。


当天早上,印华作协主席袁霓亲自率领理事吴榕秋、黄碧珍、那善童与何华实等出席纪念会。另外有来自雅加达、茂物、德博、勿加西和丹格朗等地的华教人员、华社机构及补习班等代表约400多人参与纪念追思会。

大厅中央台上两旁竖立着振强一家亲校友会书法家王兼发所书写大幅对联“终身奉献为华教、汗水浇圆润后昆”,徐敬能老师巨幅照片挂在正中央,由紫光色布条衬托,显得格外庄严,让人肃然起敬。

徐敬能老师在1932年5月4日出生于雅加达丹戎普碌海口区,后迁至西爪省西冷(Serang)就读小学。他在1947年小学毕业。此后又举家迁回雅加达,在中华公学念初中,1950年初中毕业后在巴中继续读高中课程,在这期间也在中华公学任教。

徐敬能老师。


1952年,徐敬能老师因身体不好被迫停学,但并未暂停教育工作,反而去坤甸振强学校执教。一年后他返回雅加达巴中高中师范班念书,并在校兼教书,直至1954年师范班毕业。

徐敬能老师在1957年6月16日与吴佩珊女士(巴中同学)结婚,后因要照顾病重的岳母,偕同家眷迁至沙拉笛加(Salatiga)居住,并在当地的华侨公学执教,并兼任教导主任。

1957年返回雅加达后,在群益学校和巴中教书。1960年,徐敬能老师配合印尼华教的需要任北华学校校长,也在日新高中、华中高中翻译班兼课。

1965年因发生“九卅事件”,苏哈多军人政权下令封闭全国所有的华校,并把包括华文在内的印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军火”“毒品”看待,采取绝对封杀、严禁流传的措施,甚至无理拘捕坚持执教的华校师资。徐敬能老师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藏起教鞭,暂时在商界任职。

然而,正所谓“石在,火种不灭”。徐敬能老师对华教执着的心仍然帜热,他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又在国际语言纲领机构(ILP)担任中文部主任,并于1993年与林长奋、马咏南、杨倩荑和陈美致等共9位同道创办“东方语言文化中心”。

hello
徐敬能(右三)参加作协新书发布会活动。

印尼“变天”之后,徐敬能老师与袁霓、松华、广月、立锋(赖世鉴老师)和严唯真老师等共15人,在1998年12月22日共同成立努山达拉之光文化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就是印华作协的前身。

徐敬能老师生前不仅荣获印华作协名誉顾问的名号,他也曾获中国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会协会所颁发“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以及中国厦门大学海外部学士学位、基督教大学英文系主任和教育管理硕士学位等。

hello
徐敬能(右四)支持作协第三届金鹰杯创作比赛颁奖典礼。

在这项纪念大会上,也一并举行徐敬能老师纪念特刊发布会,书名为《一代华教先驱——徐敬能老师》。当时筹委会纪念刊编辑部代表石舟生在致词中表示:印尼华教界在两年前失去了一根顶天柱,一些徐敬能老师挚友萌生要为他出版一本纪念特刊,作为永久怀念的念头,经过郭温和、丘瑞霖、庄淑贞和郑光壮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并获得社会上关心华教事业人士的赞助下,终于出版了这部特刊。

此外,巴中校友会暨印尼梅州会馆代表李世镰、振强一家亲校友会代表许志、东方语言文化中心代表林长奋、华文教育协调机构代表颜培椿、新雅之光基金会主席李伯巧、印尼厦大校友会理事长丘瑞霖和徐敬能家属代表吴佩珊等均有发言。

当时由华教资深老师陈美致担任司仪。并有多位徐敬能老师生前的学生们献唱和朗诵诗歌表示感恩和尊重,颂扬这位师长对印尼华教事业,对印中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贡献。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