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atau banner
首页 关于作协 主要领导 新近文集 推荐文章 文坛活动
散文园地 诗歌创作 小说世界 纪实报道 古典文学 传统艺术
春华秋实 翡翠文苑 椰风蕉雨 Aneka Sastra 友情链接 留言簿

四面八方
粽子

端午,是中华文化传统之一,经过时间的推移和沉积,秉承儒家文化的海外华人为几千来的端午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端午,如果我们追溯他的起源和传说,并不是一个快乐的日子,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都充满着哀伤。

可是,几千年后的今天,沉冤的不再沉冤,哀伤变成了欢乐。

每年的五月初五,华人家庭都会在一起欢欢乐乐地裹粽子吃粽子,就算没时间也会到市场去买粽子来拜祭祖宗,变成了一种不成文的,习俗遵循的传统。

在华人区,友族小贩比华人还更熟悉华人的节日,端午节来临前,巴刹里左一摊右一摊,都有人在卖竹叶和香兰叶,家庭主妇们就意识到裹粽子的日子要来了,比看日历还准。

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感情。当我们对任何事或人产生了感情,就会产生主观和偏见。比如端午节的粽子,虽然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但却已经“本土化”。我们椰城人的“侨生肉粽”,用米饭裹粽,馅料为猪肉或鸡肉加上虾米剁碎,配以甜豉油,茴香,花椒再加上一枚甚至两三枚指天椒,不慎咬到,就像“炸弹”忽然在口腔里爆炸,非常刺激。吃没有辣椒的粽子就缺少了那份“小心翼翼”的乐趣了。

椰城人的“侨生肉粽”,不见得印度尼西亚各地的人都喜欢,有人认为,裹粽子“怎么可以”用米饭?绝对要用糯米。然而,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当你在雅加达住久了,慢慢地也会爱上用米饭做的粽子了。尤其雅加达出生、长大的孩子,米饭粽和糯米粽放在面前,他们的首选多数都是米饭粽。

端午节让人欢乐与温馨的另一面,是亲戚朋友间会互相赠送自家做的粽子,然后,大家评头论足一番,结论总是自己、母亲或姐妹做得最好吃,别人送的总会挑出瑕疵。最可爱的是,姐妹之间也要比一下,且互不相让,非要争个第一才甘愿。

这样让人值得纪念又这么让人欢乐的端午节,起源于中国,融入了印度尼西亚的风土民情, Bakcang(粽子)变成了一种民间食品,每天可以买到,也约定俗成地成了一种食物名词。文化的演变真是有趣。



返回《袁霓散文》

《袁霓新诗与小说》

Perhimpunan Penulis Tionghoa Indonesia (c)2009